"走路出去了解生活,所以就叫脚本"

来源:西瓜影院人气:524更新:2020-08-30 03:20:30

董润年、李霄峰、李治廷、赵霁、王冉、白雪、韩杰、竹内亮、鹏飞、霍猛齐聚北京国际电影节·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国际电影学术论坛“坚守与开拓: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新征程”论坛。


  电影网讯8月28日下午,北京国际电影节·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国际电影学术论坛“坚守与开拓:新时代中国电影的新征程”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。
  出席论坛的嘉宾包括青年导演、编剧董润年,青年导演、编剧李霄峰,青年演员李治廷,青年动画导演赵霁,青年导演王冉,青年导演、编剧白雪,青年导演、编剧韩杰,青年纪录片导演竹内亮,青年导演、编剧鹏飞,青年导演、编剧霍猛等。


  本次论坛由资深电影节目主持人瑶淼主持。


  主题沙龙第一单元围绕“类型探索”进行。青年导演、编剧董润年(《被光抓走的人》)认为,“类型”是商业电影发展多年来与观众形成的契约和心理链接,通过相对稳定的模式和内在格式进行艺术表达,进而唤起观众情绪。
  他认为,尊重基本规律,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。
  “如果真的想要创作一个在商业上获得成功、让观众得到满足的类型片时,我们必须去正视和尊重这个规律,因为我觉得这个和观众的心理相关联,这个是特别重要的。”董润年说。
  “当然我们可以创新,去打破它,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去改进和调整,因为不同时代、不同的观众,心态和接收心理不一样,包括现在互联网时代,其实和过去的观众接收这个东西的心理节奏是不一样的,但是有一些基础的研究和基础的规律,我们必须去正视和研究它,就是我做不同的类型,这种类型里面最成功的那些电影是怎么做的,这种规律是我认为类型片创作中的一个命门。”


  青年动画导演赵霁(《白蛇:缘起》)表示,动画和实拍的区别在于,动画容易去呈现富有想象力的东西,这是做动画时的一个重要考量。“当我们去思考一个idea是不是可以变成动画电影的时候,我们会想它它是不是具备能够让人觉得这个世界观非常地有意思,非常地让人觉得意想不到,非常有想象力。”
  谈到技术和表演的关系时,赵霁提到当下中国电影的一个困境——技术先进了,但缺乏能够配合的演员。
  “在国外我们看《阿凡达》,或者是《指环王》《猩球崛起》这些美国的大片,他们大量用了这些动作捕捉,包括《阿丽塔》,里面大量用了动作捕捉,但是其实他们的动作捕捉演员是有专业的训练和专业培训机制的,这些演员对于无实物表演,对于戴着这些东西在一个绿幕前、或者一个完全虚拟的状态下去演戏,其实是有很多经验的。”赵霁说。“但是在国内你想找到会演的很难找,另外演员会没有兴趣。”


  青年导演王冉(《闪光少女》)谈及类型片的“命门”,引用了自己同学曾说过的话:“就是有两点,你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。
  第一点,我们有一个谁都没有听过的故事,一个非常好的精彩的故事,你不出错地把它呈现出来。
  第二点,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,或者没有那么烧脑,但是你用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手法呈现出来的。”


  导演李霄峰(《少女哪吒》)认为,适合的演员和角色之间是有化学反应的:“在选角的过程中,这个事就已经在开始解决了,实际上我觉得好的演员,比如说像《风平浪静》,我这次做导演觉得特别轻松,因为每一个人对角色的理解,到了现场,那个热情就已经在那里了,其实很多时候我只要做一些四两拨千斤的工作就可以了。”


  曾出演《岁月神偷》《寒战》等片的青年演员李治廷谈到演员和角色的关系,他举例谈到诺兰《蝙蝠侠》三部曲“小丑”的选角希斯·莱杰,“当时其实选角他被骂的很厉害,我是后来查资料才知道。原来他们聊天的时候,希斯·莱杰说我这个小丑应该是这样的,然后诺兰就说我也觉得是这样的。正好是因为两位都觉得是这样,我觉得才会呈现这么一个表演的东西出来。”

最新资讯

Copyright © 2008-2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