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片资讯《信条》零剧透补课帖

来源:西瓜影院人气:196更新:2020-09-04 03:15:45

诺兰最难懂作品,看《信条》前需要知道哪些知识?
  电影网特稿 克里斯托弗·诺兰导演的最新大作《信条》,本周五(9月4日)就要在内地影院上映了
  想到这儿忍不住激动地搓搓小手,大家的电影票都买好了吗?


  此前,电影君曾发布了一篇独家影评,提到
这肯定是诺兰观影门槛最高的作品,感兴趣的小伙伴,可以先重温一下这篇影评。
  那么问题来了,观影门槛这么高,有什么办法能在看片前补补课吗?
  别着急,今天电影君就奉上一篇不剧透的简单补课帖,从诺兰在新片中的“时间逆转”设定,讲到诺兰过往作品中的时间线剖析。
  希望这节预习课能带给你一点点的启发,get到在电影中导演是如何玩转“时间”概念的。


《信条》中的逆转时间

  

时空逆战预告

在电影史上,热衷于把玩叙事时间游戏的导演数不胜数,克里斯托弗·诺兰正是这其中的佼佼者,这个属于他自己的创作标签,一次又一次被影迷津津乐道。
  到了最近的《信条》中,
诺兰的野心更大了


  他提出了一种更为新鲜的时间概念——
时间逆转,并赋予了时空正向和逆向的双重属性,伴随的是难以想象的视觉奇观,和充满陌生感的观影体验。
  如果你看过至少一支《信条》的预告片,一定会被这样的镜头深深吸引。
  比如地上的水倒流,吸回人的脚下。

  比如逆向飙车高速路上的车,忽然翻转过来逆向行驶。


  比如逆向上楼,两位特工仿佛是有轻功护体。


  比如逆向打斗,男主角出拳的套路完全不同,为此演员还专门接受了特殊训练。

  比如炸掉的大楼原地复原,又瞬间从上面重新爆炸,完全颠覆了你的观影体验。



  这明显不是大家熟悉的“时间穿越”、“时间旅行”,而是这部电影里独有的“时空逆转”。


  在《信条》中,诺兰以物理学的“熵值”为原理,
制造出如莫比乌斯环一样的时间钳形运动,从而实现时空逆转。
  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、并在《星际穿越》中担任科学顾问的物理学家基普·索恩,也和诺兰再次合作,为全片进行物理概念解读。


  必须要先给大家打个预防针,诺兰导演之前在《星际穿越》、《盗梦空间》中,还是让角色用了比较通俗的语言,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那些艰深的物理原理,(虽然大部分人还是听不懂)。
  但在《信条》里,导演更加放飞自我,
他懒得再给观众上课,普及物理知识了,管你看懂看不懂,剧情都飞快地向下推进着。


  所以,电影君给大家普及三个难懂的理论点——“熵值”、“祖父悖论”和“TENET”。
  首先是“熵值”,第一次看到这个的小伙伴或许会一脸懵,这是个啥?是个生僻字吗?


  先来看看概念,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为:“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,而不引起其他变化”,也被称为“熵增”原理。


  举个通俗的例子,如果你给宝宝用奶瓶热奶,喝着喝着奶变凉了,你必须把奶瓶放到热水里,才有可能让奶重新变热,如果你什么也不做,就那么放着,奶是不可能自己变热的。
  如果我们引入了一个参量,来度量热量的单向不可逆的过程,这个参量就是熵。
  如果有热量的变化,它就一定是有方向的,并且过程是单向的,不可逆的,我们可以通过它,分辨出时间前后的差别,它就成为了“
时间的参照物”。


  在自然过程中,事物遵循的是“熵增”原理,熵在孤立系统中只会保持不变或者增加,永远不会减少。
  在物理上,“熵”也用来描述混乱的程度,也就是说事情总会朝着越来越混乱的方向发展。
  比如你把一只哈士奇,关在封闭的房间里,房间只会越来越乱,请想象一下这个画面,大概就能理解了。


  那么诺兰在《信条》里,引入的第一条法则是“熵减”,由于影片中钚元素的出现,通过机器闸门的作用,可以将粒子变为“逆物质”,从而出现“熵减”现象。
  从正常世界中的“熵增”变成了“熵减”,逆转时间就这样出现了,我们看到的画面就变成了倒序时间的,原理就是如此。


  在时间逆转的前提下,诺兰又加入了第二条规则“
祖父悖论”。
  这是一个有关时间旅行的悖论,如果一个人回到过去,成功杀死自己的祖父,那么父亲就不会出生,那未来的自己就不会出生。
  但如果没有你,又是谁杀了祖父呢?悖论就这样产生了。


  关于“祖父悖论”有很多科幻电影都表现过,比如引入平行宇宙概念,其实被杀死的是另外一个宇宙的祖父,所以自己并不会消失,刺杀仍然成立。
  在《信条》中同样有关于“祖父悖论”的场景,因为涉及到关键场景,为了不剧透,我们先暂时保密,请大家先记住这条规则。
  第三个关键点就是英文片名《TENET》。


  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,这是一个
正向和反向阅读都完全一样的回文单词


  庞贝遗迹石碑上的拉丁语回文诗句,中间一句正是“TENET”,五句诗句连起来的意思是:播种者阿里坡用着轮子工作,而另一层意思是:农神(萨特)一直控制着时间之轮运转。
  回文诗句,暗示了双向皆是合理的,电影中可能存在现在和未来两个独立的世界,时间是逆反的,但却互为镜像,两个世界都是合理的。


  TENET同时暗示了电影叙事的结构,就像这个单词的对称形式一样,从T开始到N结束,又从N开始从T结束,循环往复,无穷无尽,仿佛是衔尾蛇形状的莫比乌斯环,中间那些缺失的、跳脱的部分情节,需要观众自己去脑补。
 同时,电影中神秘特工组织的代号叫“TENET”,这个单词是他们的行动密码。


  特工们在逆时间的环境中开枪,子弹不是射出去的,是接回来的,这个概念需要大家反复去理解。
  《信条》中还有一句台词值得细细回味,这是理解“时间逆转”的关键。
  一切已经发生的,将必然会发生,并且一定发生了。  Everything that has happened will happen, and will always have happened.

最新资讯

Copyright © 2008-2020